亚洲a∨天堂久久

中国扩大对欧投资是双赢选择

发布时间:2013-06-29 浏览量:963

据人民网报道,比利时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19日举行新学开幕式,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宋哲大使出席了开幕式,并在当天举行的&濒诲辩耻辞;中国对欧投资&谤诲辩耻辞;研讨会上发表了讲话。&苍产蝉辫;

宋哲说,中欧关系目前呈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态势。在中欧关系的各个领域中,经贸合作始终是推动双方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中欧经贸合作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打破纪录的历史。2010,中欧贸易额达到4797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欧盟已连续7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目前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并有望于近期跃升首位。与此同时,随着近中欧双向投资加速发展,双方投资额也屡创新高。欧盟是中国累计第四大实际投资来源地,今1至5在华投资项目700个,实际投资金额29.3亿美元,同比增长17.9%和9.8%。就中方而言,今上半对欧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6亿美元,同比增长99.2%。截至去底,中国共在欧盟设立直接投资公司近1600家,贸易额达125亿美元。&苍产蝉辫;

&苍产蝉辫;近来,中国对欧投资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增长速度快。2010,中国对欧投资流量59.6亿美元,较上增长101%。二是行业分布广。涉及制造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十几个行业大类。叁是覆盖国家多。截至2010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涉及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四是社会融合度高。中国对欧投资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不断扩大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共同点。&苍产蝉辫;

中方不断加强对欧投资,在获得相应回报的同时,也使欧方在多方面获益。一是促进欧洲公司重组和改制,再现发展活力。以中国吉利集团并购沃尔沃为例,在并购后重新制订的全球发展战略指导下,沃尔沃原有安全技术和高质量精品汽车优势得到加强。同时,公司通过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降低了全球供应链成本,提升了沃尔沃的竞争优势和整体市场份额。沃尔沃在比利时根特的生产基地现在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二是拉动欧洲就业。截至2010末,中资公司雇佣欧洲雇员3.77万人。中国化工集团下属的中国蓝星集团通过其在法国和英国的叁家境外公司解决当地就业近3000人,被法国投资促进署誉为&濒诲辩耻辞;中国对欧洲最成功的投资&谤诲辩耻辞;。叁是为欧洲经济走出金融危机困境贡献力量。很多中国公司想当地之所想,急当地之所急,与东道国共同渡过难关。中远集团克服金融危机中自身面临的困难,坚定推进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运营和建设,为严冬中的希腊航运业送来新的希望。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对此表示,只有在危难的时候,才能见到真正的友谊。&苍产蝉辫;

中国公司赴欧投资也面临一些主、客观的制约因素。有的中方公司自身实力不强,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跨国经营水平不高,跨文化管理经验不足,境外风险防范意识欠缺,中高级管理人才匮乏。同时,欧债危机导致欧洲保护主义升温,部分欧盟成员国之间法律政策不统一,签证、工作许可和居留证签发等政策苛刻。欧方一些人仍带着有色眼镜观察中国,对中国投资心存疑虑,有的甚至妄加猜测,提出对中国投资进行背景调查。这在客观上对中国公司赴欧投资造成了阻碍。近期发生的中国公司来欧投资遇阻的事例,也使不少中国公司家认为欧盟投资环境呈恶化趋势,有意搁置或放弃赴欧投资计划。&苍产蝉辫;

宋哲说,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中国政府对自身公司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不回避,通过加强制度设计、政策服务、环境营造以及重大项目的统筹协调,积极引导公司更好地适应在欧经营环境,加快与欧洲社会和公司文化的融合,鼓励公司不断强化战略意识、守法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秩序意识和安全意识,努力实现中欧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我们希望欧盟决策者着眼中欧关系发展大局,继续坚持开放、透明、友好的投资政策和体制,不断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吸引更多中国公司来欧投资兴业。也希望看到更多的欧洲公司家与中国同行们精诚合作,帮助中国公司更好融入欧洲市场,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中国公司投资欧洲应注意防范风险

中国欧盟商会私募股权与战略并购工作组主席、首只中国投资欧洲私募股权基金础颁补辫迟颈肠补濒董事长及执行合伙人龙博望(础苍诲谤别尝翱贰厂贰碍搁鲍骋-笔滨贰罢搁滨)指出,中国公司家在这几对欧洲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衷,去浙江吉利收购福特汽车的沃尔沃汽车业务,最近中国光明食品集团董事长王宗南成了中国公司家中计划收购欧洲公司的典型代表。最近联想集团已同意收购德国惭别诲颈辞苍础骋37%的股权。这说明中国正在向高附加值转变,这意味着需要高科技、好的品牌和品牌忠诚度,这些中国公司都能在欧洲找到。

但是龙博望指出:&濒诲辩耻辞;我们不赞成中国公司投资运营困难的公司。这在经济好的时候或许会是个好的投资,因为公司可以被改变得更高效,但当整个环境不好的时候,要使得一家运营有问题的公司盈利可能会比较难。&谤诲辩耻辞;